搜索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发布的国家标准,围绕新型能力这一数字化转型主线,提出了新型能力分级要求,提供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级评定总则,帮助企业加速构建数字时代新型能力体系,更加有力支撑企业新型能力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发展,创新政府工作思路和抓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意义价值

应用效果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 23001-2017)规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通用要求具有以下的应用效果:1)是组织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了组织的全部活动,可引导组织强化变革管理、规范两化融合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从而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其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明确了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数据、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四要素互动和持续改进的机制,可为组织战略执行和闭环管控提供可执行、易操作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可系统规范组织两化融合管理稳定获取预期的两化融合成效全面引导组织实现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跨越,加速中国产业整体提升。

社会效益

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全面推进两化融合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成为行业组织创新服务的重要工作载体。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适用于所有行业企业,电力、石化、机械、纺织等行业基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通用要求和方法论,按照行业需求和特色研制行业实施指南,推动行业内企业贯标达标,与此同时,整合行业资源,总结提炼成果和经验,研究形成行业共性解决方案,成为指导和推动行业中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整体提升的有效途径。

助力企业打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加速转型升级。   

培育信息时代第三方服务体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方面引导组织在应用高新技术实现转型发展方面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也在逐步引领和推动传统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加快拥抱信息时代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催生在信息网络条件下实现服务资源和产业交汇融合、提供围绕解决具体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的新业态新模式,为培育形成信息时代的第三方服务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经济效益

稳定获得组织两化融合的预期成效大幅提升组织综合经济效益;提升政府和市场投资成效;形成新的服务市场经济增长点。


文章分类: 服务领域